塞罕坝人用心血和汗水创造了将荒山变青山、把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图为塞罕坝秋色 王龙摄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美丽中国的主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林草系统认真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十年来,国土绿化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林草资源总量明显增加,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重点区域生态状况持续向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变化,美丽中国的绿色底图更加亮丽。
习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十年来,林草系统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推进林草湿沙生态系统治理,加快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湿沙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屏障。
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森林资源实现了扩面增量和提质增效。坚持造林数量与质量并重,持续开展造林绿化,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十年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抚育12.4亿亩。全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保持“双增长”,森林面积由31.2亿亩增加到34.6亿亩,森林覆盖率由21.63%提高到24.02%。森林植被生物量达218.86亿吨。林草植被总碳储量达到114.43亿吨,年碳汇量12.8亿吨。我国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为全球贡献了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13.14亿亩,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十年来,北京市实施了两轮百万亩造林,增加绿化面积228万亩,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北京的绿色更加浓郁、景色更加优美,广大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草原保护修复扎实推进,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全国草地面积39.68亿亩,划定基本草原37亿亩。扎实推进草原保护修复,国家实施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人工种草、退化草原改良和围栏封育等措施完成种草改良生态修复5.14亿亩。实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草畜平衡及补奖政策,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由23%下降至10.09%,草原生态退化、无序利用、过度开发放牧的状况基本得到遏制。内蒙古实施草原生态补奖,广袤草原得到休养生息,草原植被盖度大幅提高,很多草原严重退化地区复绿增绿、水草丰茂,草原生态和牧民生活越来越好。
防沙治沙力度进一步加大,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十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78亿亩、石漠化治理任务5385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达到2658万亩,建立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41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128个,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53.1%,圆满完成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目标任务。最新调查显示,全国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面积比十年前分别减少7500万亩、6488万亩和7895万亩,沙区、石漠化地区植被平均盖度分别增加2.6个、5.78个百分点。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三大沙地和库布其沙漠均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通过推进荒漠化治理,陕北沙地由黄变绿,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我国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在宁夏共建全球首个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称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我国的成功实践,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湿地保护修复全面推进,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实行湿地面积总量控制,把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国土“三调”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4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1200多万亩,湿地面积达到8.5亿亩左右。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400多个,指定了64处国际重要湿地、29处国家重要湿地、1011处省级重要湿地,设立了901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超过46%。13个城市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每年开展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监测表明,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生态功能有效发挥,总体呈向好趋势。杭州西溪、大理洱海、东营黄河口、盘锦辽河口等大美湿地成为亮丽的生态名片。
习指出,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近些年来,针对造林绿化普遍面临的“在哪种、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等问题,林草部门研究提出了科学绿化的对策措施。
全面推行落地上图,造林绿化实现科学管理。开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全面摸清并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作为造林绿化任务安排、用地落实的主要依据。调整国土绿化结构和布局,合理确定绿化规划和任务,科学安排绿化用地用水用种,因地制宜恢复林草植被。全面实行造林绿化落地上图,以国土“三调”及其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为底版,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落地上图管理体系。实行年度造林计划任务带位置上报、带图斑下达,实现直达到县、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提高了造林绿化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重庆市林业局、规划自然资源局密切协作,建立造林绿化落地上图联合会审制度,专班推进落地上图相关工作。山东省财政专门安排落地上图成果审核工作经费,并对落地上图造林成果进行补助,调动了基层开展落地上图工作的积极性。
不断扩大试点示范,国土绿化模式更加丰富。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积极探索生态治理模式和国土绿化方式。开展了66个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实施了40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在7个省(区、市)开展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创建了41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加强珍稀林木培育、森林经营等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国有草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等试点。重庆市创新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由增绿空间有限的县(区)向其他县(区)购买森林面积指标提高其森林覆盖率,全市共签约8单协议,成交金额9.06亿元。福建省引入各类企业参与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协调对接,采用林权抵押、产权融资等方式,保障科学绿化资金投入。
着力提质增效,造林营林质量精准提升。质量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林草部门坚持从种苗、造林、管护和森林经营等各个环节抓起,把质量贯穿国土绿化全过程。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编制实施首个全国森林经营规划。坚持造管并重、乔灌草相结合,森林林龄、林相结构趋于合理,森林生态功能明显提升。初步建成国家和省两级,原地异地设施保存相结合的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成各类林木种子生产基地2360个、保障性苗圃641个,优质林草种苗供应能力明显增强。推广使用乡土树种草种,全国28个省份制定印发乡土树种名录,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从51%提高到65%。北京市2021年新造林乡土树种使用比例达85%以上,异龄、复层、混交配置林达到80%以上。黑龙江省2021年种植珍贵树种占人工造林总面积的43.2%。河北省推广种植云杉、落叶松、桦树等碳汇树种,助力举办“零碳”冬奥会。
重点工程是国土绿化的主要载体,在生态治理中发挥着主体作用。近年来,着力解决工程项目资金分散、建设任务相对单一、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等问题,按照系统治理要求整合工程项目、配置各类要素,不断增强治理的整体性、协同性和科学性。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天然林实现全面保护。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实施范围在一期工程基础上增加丹江口库区的11个县(市、区)。2014年在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开展了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2016年起全国全面停伐。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全国所有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建设公益林3亿亩,开展森林抚育2.73亿亩,培育后备资源1651万亩。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成果得到巩固扩大。在巩固第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基础上,2014年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两轮退耕还林还草累计实施5.2亿亩,占同期全国重点工程造林面积的40%左右。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多百分点,年均生态效益价值总量达1.42万亿元,工程政策补助惠及4100万户1.58亿农民,2020年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效益2.4万亿元。陕西省延安市累计退耕还林107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4.57个百分点,昔日的黄土高坡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云南省通过退耕还林培育发展软籽石榴、芒果、澳洲坚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加快三北工程建设步伐,重点区域得到有效治理。十年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五期工程全面完成,在三北地区的重点治理区域,集中开展了15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2个规模化林场、33个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县建设。五期工程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7906.8万亩,三北地区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61%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45%以上的农田牧场实现林网化保护,祖国北疆“绿色长城”更加坚实,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等功能明显增强。
扩大国家储备林建设规模,木材安全保障得到强化。自2012年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以来,建设范围扩展至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97个县(市、区、旗、场),建成国家储备林8869万亩,森林蓄积增加4亿立方米。国家储备林建设为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年来,还持续实施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修复等工程,重点生态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得到了集中治理。
我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走过了40年,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成就效果最为显著的群众性绿化行动。习连续十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指出要持之以恒开展义务植树,踏踏实实抓好绿化工程,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人人出力,日积月累,让我们美丽的祖国更加美丽。十年来,在国土绿化工作中,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成为国土绿化最广泛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不断凝聚起国土绿化的全民力量。
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实现线亿株(含折算)。将义务植树形式创新拓展为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八大类50多种。逐步推开“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建立了一批基地,“云端植树”“码上尽责”成为公众义务植树的重要方式。
组织多方参与绿化,社会造林不断扩大。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以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实行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赎买租赁、购买服务、以地换绿等多种方式,组织动员和引导企业、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培育了一批专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提高绿化专业化水平。大型企业踊跃捐资开展公益林建设,中国石油向全社会发起“我为碳中和种棵树”网络植树活动,中国邮政开展“手植一棵树 绿化一片天”义务植树活动。各地广泛开展营造“建党百年纪念林”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踊跃参与。
加快城乡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十年来,新增国家森林城市152个,总数已达193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9.22%提高到42.0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8平方米提高到14.8平方米。广泛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建设各具特色的绿色村庄,认定国家森林乡村7586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9%。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全国普查范围内现有古树名木508.19万株。走进森林、拥抱自然成为城乡居民触手可及的生态福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城乡绿化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亲赴河北塞罕坝、甘肃八步沙、内蒙古喀喇沁旗马鞍山、黑龙江伊春等林场林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考察调研,就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感人事迹、甘肃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山西右玉生态奇迹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强调,塞罕坝林场铸就了“牢记使命IM电竞、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精IM电竞神已经成为中国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习的亲切关怀,塞罕坝精神的时代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林草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广大林草工作者扎根林区沙区,用心血和汗水保护修复绿水青山,创造了无数将荒山变青山、把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近十年来,授予孙建博、余锦柱“林业英雄”,牛玉琴、石述柱、殷玉珍“治沙英雄”,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苏和、李保国“时代楷模”,石光银、廷巴特尔、周永开“七一勋章”,杨善洲、王有德等 “改革先锋”称号。塞罕坝林场被联合国环境IM电竞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分别授予“地球卫士奖”“土地生命奖”,三北工程获得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河北塞罕坝、甘肃八步沙、内蒙古库布其、新疆柯柯牙、山东原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典型,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十年来,一系列反映林草生动实践和感人事迹的影视作品引发全民关注绿化工程。热情讴歌三代塞罕坝建设者事迹的《最美的青春》、以林业英雄马永顺为代表的三代林业人创业事迹的《青山不墨》等电视连续剧,以及反映国有林区森林保护故事的《莫尔道嘎》等电影,成为生态文明主旋律作品。
各地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广泛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河北省开展绿色河北攻坚行动、太行山绿化三年攻坚战,浙江省启动“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山东、湖北、广东、广西分别实施“绿满齐鲁美丽山东”“绿满荆楚”“绿美广东”“绿满八桂”国土绿化大行动,安徽省实施五大森林行动,湖南推进“一湖三田四水”生态修复。
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懈努力,我国国土绿化法治体系、规划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出台实施了科学绿化、林长制,以及草原、天然林、湿地、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等意见和制度方案IM电竞,对国土绿化进行了全面部署、系统安排,制定修订森林法、草原法、种子法、湿地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以“双重”规划为引领,林草保护发展规划为主、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基本实现生态保护修复、资源培育管理利用等各领域的支持政策全覆盖。国土绿化事业取得重要成就,交出了令人民满意、让世界瞩目的“绿色答卷”。如今,盎然绿色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良好生态日益成为幸福生活的常态。站在新的起点上,要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局办公室 局信息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bm370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