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要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带是以大运河为骨架的生态文明带,一轴是沿六环路形成的创新发展轴。两者都是在城市更新的范畴内织补城市功能,其中有关绿色生态的内容占比极高。
老通州人提起运河曾经又爱又恨,大部分人都把过去的运河形容为“臭水沟”。如今的运河早已水清岸绿,游船通航可直达河北,滨水步道从五河交汇处一直延伸到绿心公园。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副中心分院副院长于润东看来,滨水空间不应只是步道修到河边就算完成,而是让人能够留在河边。因此他们尝试在地铁北运河西站边的西滨河路上“还路于绿”:“我们把原来的双向四车道改成双向两车道,把退出来的28米道路变成了一个五六千平方米的绿色空间,增加绿化的同时再植入一点小的驿站和服务设施,使得原来非常单一的线性空间变成一个人能待得住的面状空间,周边也就活起来了。
紧邻的地铁站周边环境也纳入了改造范围,原有露天杂乱的非机动停车场将被藏起来,顶部变身成为城市阳台,打造人性化的绿色活力空间,人们走出地铁站就能步行来到这里,近可赏花观绿,远可眺望运河。
如果说运河滨水空间是在小修小补,六环高线公园绝对是个大工程。副中心区域内的六环路分割了老城和新区,高架上大货车呼啸而过,东西向交通被阻隔。2019年,东六环改造工程正式启动IM电竞,9.2公里的六环路通过隧道形式入地IM电竞,地上原有的六环路及两侧绿色空间将成为高线米,并且贯通南北,形成约5.6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城市公共活力空间,拥有完善的慢行系统。恽爽全程参与了六环高线公园的全球方案征集工作。她眼中的公共活力空间可不是简单的景观好。“如果只是一片大绿地,只有两边的高楼在视觉上受益,冬天很冷,夏天很晒,没人愿意来。我们希望打造的是功能复合、多元化的公共空间,让周边的居民都愿意来,就都能受益,这才能叫用得好。”
根据目前的规划,六环高线公园将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错位匹配服务设施,分段成环。恽爽一口气举出了很多例子:“北侧有宋庄,我们可以配套创意工坊,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周边是商务人流、绿心三大建筑是文化设施,我们就可以错位配套一些高端体育设施,以做到查缺补漏。”更重要的是,六环高线公园将有效地缝合东西两侧的老城和新区,建成后的六环高线公园将可以带动周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