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 3月31日,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魏振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忠宇,市生态环境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办公室主任、四级调研员周围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品说,2022年,枣庄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IM电竞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的关系,全力以赴推进治污攻坚,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主要环境指标持续改善。大气环境方面,PM2.5年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9%,改善幅度列全省第5位,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66.3%,同比改善1.6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同比增加6天,重污染天数减少3天,超额完成省定目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水环境方面,全市9个省控以上河流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体,其中3个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6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优良比率达到100%,是全省唯一的市,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位居全省第三。土壤环境方面,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平稳,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29.35万吨,能够满足辖区处理需求。环境风险态势较为稳定,未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为生物多样性的不断丰富奠定了基础,“野生大鲵”“青头潜鸭”等多种珍稀保护动物现身枣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逐渐成为朋友圈的常态。
服务高质量发展精准高效。精心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与企业对接,开展包镇联企活动,送政策、送法律、送技术上门,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助力企业补齐环境污染治理短板,有序指导帮扶企业复工复产。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审批效能,先后发出全省第一张“排污许可”电子证照和第一张“环评批复”电子证照,实现了“不见面审批”。目前,依申请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100%,累计发放排污许可电子证照63个、环评批复电子证照61个。
执法监管质效显著增强。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机制,坚持帮包监管服务并举。建立正面清单制度,将133家符合条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做到“无事不扰”。实施柔性监管,给予容错纠正空间,落实“不罚”“轻罚”制度。2022年,共对67家(次)企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持续做好为企指导服务。2022年,全市共开展非现场执法804家(次),对发现的环境问题及时通知企业整改,做到监管无感知。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中,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荣获“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积极参加全国法治政府创建活动,市生态环境局被评为全省首届“山东省行政执法标兵”集体。
环境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整更新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名单,全面推动环委会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齐抓共管的良性格局。探索推行“环保管家”服务模式,统筹解决政府、工业园区和企业方面生态环境问题,全方位提高全市环境综合治理水平,为绿色发展助力赋能。有关经验做法被省委改革办作为山东地方改革案例并上报中央改革办,案例入选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改革典型案例和山东省《“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高效整合全市空气质量立体监测网络和气象监测网信息资源,强化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精准化,分析研判一体化。
2023年,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市委“重点工作突破年”部署要求,全面落实“1246”工作总体思路,进一步筑牢生态环境根基,谱写生态环保新篇章。
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一是加强大气治理,推进靶向施治。聚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项任务,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协同管控,实现PM2.5与臭氧“双控双减”。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针对不同的气象条件抓早抓小,制定精准应对方案,更新减排清单,强化区域协同治理、联防联控,确保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二是提升流域水质,确保持续达标。按照“三水统筹”的思路,力争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出台年度流域整治方案,加强河流超标治理。积极推动横向生态补偿向镇街延伸,在农业面源污染管控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加快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按照时间节点完成88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服务绿色发展,增强要素保障能力。牢牢抓住枣庄市打造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主动靠前、积极作为IM电竞,推动各项工作跃升发展。一是加强重点项目环评保障。全面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IM电竞严格审批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快审快批;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跟上服务,提前介入指导,做到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跟踪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协同并进。二是扩展项目环境容量。开展污染物总量摸底,参照省里模式,采取总量蓄水池调节制度。抓好有机化工、喷涂、人造石英石等工业项目升级改造,大力挖掘减排项目,提升环境容量空间。三是创新推动降碳管理。支持山东碳市场服务中心枣庄分中心拓展碳交易业务,引导开展碳排放评价、碳足迹核查IM电竞、零碳产品认证等业务,发挥绿色金融引领作用,打造碳交易区域性、规模性平台。
加强执法监管,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一是规范环境监督管理。深化科技赋能,加强智慧监管,优化改进执法监管方式。充分利用在线监控、用电监控、无人机、走航车等方式开展非现场执法,做到监管无感知。二是完善正面清单,实施柔性监管。以“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为原则,将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水平先进、连续两年以上环境信用评价为绿标、具备非现场执法条件行业标杆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做到“无事不扰”。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法,对纳入《枣庄市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的违法行为“不罚”“轻罚”,给予容错纠正空间,切实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